香山寺
管理員 http://www.playing-roulette.net 發布日期:2013-10-12 瀏覽次數:6710 【字體:大 中 小】
香山寺簡介
香山寺是佛教名寺,位于古都洛陽龍門伊河東岸香山半山腰處,與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西山窟區隔河相望,與東山石窟和白園一脈相連,并肩鄰立。
"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的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為安頓印度來華高僧地婆訶羅的遺身在舊址上重新修整。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梁王武三思奏請女皇重修該寺,因龍門東山盛產香葛,敕名"香山寺"。據《華嚴經傳記》載,重修過的香山寺 "危樓切漢,飛閣凌云,石像七龕,浮圖八角"。唐文宗時,香山寺因年久失修,已經是"樓亭騫崩,佛寺暴露"。大和六年(832年),河南尹大詩人白居易,用為好友元稹撰寫墓志的酬金重修香山寺。開成五年(840年),又酬資修建了香山寺經藏堂,并寫下《修香山寺》。宋金時期香山寺猶存,元末廢棄。現在的香山寺是清代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河南學政湯右曾、知府張伊、知縣吳徵發起并主持,經陜川訓導孟桓和貢生張所修督工,在一舊寺院的基礎上重新修建的。并寫有《重修香山寺記》、《香山寺落成》等詩文。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高宗弘歷到中岳封禪,路過洛陽,游龍門香山寺,題詩《香山寺二首》,開篇首句就是"龍門凡十寺,第一數香山"。
香山寺現存最早的建筑物為清代香山寺開山主持履公衣缽塔及乾隆碑。歇山頂式的羅漢殿、天王殿以及蔣宋別墅,是民國年間(1932-1936年)所建。
2002年依據《龍門石窟保護區規劃》和《龍門石窟保護管理條例》,龍門石窟研究院對香山寺再次進行擴建整修,新建了鐘樓、鼓樓、大雄寶殿,整修了天王殿、羅漢殿、步游道。衣缽塔、乾隆御碑亭、蔣宋別墅等作為歷史文物予以修繕、保留和保護,2011年12月2日,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管委會對香山寺"蔣宋別墅"進行整體修繕并開館迎賓。
古韻清幽的香山寺,瓊宇互映,綠蔭環抱,法音綿延,極具豐厚的人文內涵。武則天"香山賦詩奪錦袍",白居易籌資重修香山寺,乾隆巡游香山寺,發生在香山寺里的這些歷史往事,被歷代達官貴族、文人墨客所贊揚、傳誦。名山名寺名人,相得益彰,香山寺是龍門石窟景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